云财经讯,在推进数字乡村健康发展过程中,应找准堵点难点,对症下药。其一,发力新型农村“新基建”,构建城乡一体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其二,夯实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培育新时代“数字农民”。其三,加快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统一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平台。
云财经讯,今年清明假期,全国电影市场继续呈现复苏迹象。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20时,2023年清明档(4月5日单日)总票房已突破1.92亿元,超过2022年清明档3天总票房。《铃芽之旅》暂时领跑票房榜,《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忠犬八公》紧随其后。业内人士表示,清明档票房水平反映了观众旺盛的观影需求,影片扎堆上映说明片方看中该档期的市场增量。4月、5月储备影片同样丰富,市场回暖有望延续。
云财经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结合内外部经济发展形势,综合考虑短期发展压力和长期发展需要等因素做出的主动选择,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服务消费发展来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优化商业模式,强化风险管理,围绕不同消费群体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云财经讯,近期,多家创新药产业链公司披露2022年“成绩单”,整体业绩呈分化趋势。医药外包(CXO)板块表现亮眼,凯莱英、博腾股份等多家药企净利润大幅增加;受研发投入高企及市场因素影响,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医药科技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药审评审批不断提速,创新药正加速落地。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2款创新药(化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2022年批准超40款创新药上市,获批新药数量逐年提升,部分重磅单品的上市有望为公司业绩赋能。
云财经讯,经济日报头版文章称,在经济基本面明显转暖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不确定性较多。从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高于50%。稳增长仍需政策持续发力,激发市场活力。巩固拓展经济恢复向好态势,要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展望全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增长加快、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云财经讯,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部分银行理财公司2022年末的管理规模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受2022年下半年债券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当年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有所下滑,但兴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等多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夯实内功、提升投资能力是理财公司的主要工作。
云财经讯,近期,我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呈加快之势。专家表示,构建以高标准自贸试验区、自贸港为载体的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随着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提速,我国制度型开放将稳步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加快建立。
云财经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正在催生车市新一轮“降价潮”。近日,吉利几何汽车、沃尔沃汽车和奇瑞新能源车企等纷纷宣布下调在售车型售价,厂家直言降价原因为受惠于“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最高回调幅度达到1.3万元/车。出行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表示,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与下游新能源车企需求疲软有很大关系。目前新能源产业链正处在需求方和供给方相互制约的尴尬处境——磷酸铁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而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证券日报)
云财经讯,从最高点时的每吨60万元到最新20万元出头,价格一路“狂飙”的碳酸锂逐步走下“神坛”。“价格一直在跌,销售谈好的价格随时可能会变,发货节奏明显放缓了。”电话那头,青海某年产万吨级碳酸锂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受下游正极材料厂商库存较多、采购意愿减弱等影响,近期碳酸锂行情较为冷清,线下交易较以往冷清不少。哪怕价格“腰斩”,对于碳酸锂生产成本不到4万元/吨的盐湖提锂厂商来说,目前的销售价格仍有利可图,相关公司生产经营并未受到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此前高价囤货的中间商和手里没矿的加工厂。”对于价格持续下跌,有从事碳酸锂贸易人士直言,由于国外碳酸锂报价依旧坚挺,加之国内行情大幅走弱,此前大量囤货未...